第418章 问都没问

  乌鲁虽然没骑马,却看的真切。
  他做为宝库的那间房子,门口站满了人。
  难道是宝库被发现了?
  乌鲁惨叫一声,就要冲过警戒线。
  被守卫一脚踹翻,另一个守卫挺枪就刺。
  这种时候,按照军中条例,刺死乌鲁不但不会受罚,反而有功。
  泰山在乌鲁向前扑的时候,快速下马。
  见乌鲁被踹倒,赶紧抓住他的脚腕,用力一拉。
  守卫的枪尖擦着乌鲁的头皮,刺在地面的石板上,溅起一溜火花。
  可见这一枪劲有多大,就是奔着杀人去的。
  另一个守卫横刀出鞘,看清是泰山,凶狠的表情立刻切换笑脸:“泰山队长,怎么是你?这位是?”
  泰山道:“这就是乌鲁,我带他去指认城中富户,没想到这家伙突然抽风了,现在我把他带回去,让少爷处置。”
  另一个守卫收回枪,笑道:“亏得泰山队长手快,要不然,乌鲁就成了我的枪下亡魂。可惜我的枪,本有机会饮王侯之血,就这么错过了!”
  泰山用脚踩着乌鲁,笑骂:“他算个屁的王侯,金水河里的王八都比他大。你们守在这里干嘛?”
  “侯爷找到乌鲁的宝库,正在清点,听说里面金银财宝很多,这回发财了!”
  乌鲁被泰山拽出后,还要往前扑,去看个究竟。
  他心存侥幸,宝库如此隐秘,整个车师都尉国只有他一人知道。
  马匪如何能发现。
  可能是别的事情吧,想办法过去看看。
  后来被泰山用脚踩住,根本无法动弹。
  刚要大喊大叫,泰山脚下稍微用力,乌鲁气都喘不过来,像只蛤蟆,张着嘴,却发不出声音。
  当他听到人家已经确认了宝库位置,不由的瘫软在地上。
  耳中只听得泰山道:“发个屁的财,你跟着少爷,是为了发财?”
  守卫道:“我跟着侯爷,是因为他给了我们一家活路,我要报答,这是再多的钱财也抵不了的。这么说吧,我的命是侯爷的,他现在让我死,老子要是皱一下霉头,就不是男人。当然了,顺便发点财,我也没意见。”
  泰山抬起踩乌鲁的脚,直接踢在守卫屁股上:“瞧你这点出息。”
  守卫看见泰山要踢他,也做出了躲避动作,硬是没躲开。
  他才想起来,泰山可是栓子教官的师弟,论起拳脚,在侯爷身边也是排前面的。
  泰山踢了守卫一脚,神清气爽,怪不得少爷喜欢拿脚踹人。
  乌鲁突然大声道:“你们不是马匪,你们说的侯爷,是哪位?我是车师都尉国的国王,比他身份高贵,让你家侯爷来见我。”
  乌鲁没有一点身为阶下囚的觉悟,在地上大喊大叫。
  幸好这里都是王鹏带过来的人。
  泰山拿手指点了点那个守卫,守卫自知失言,先给自己一巴掌。
  然后走到乌鲁面前,枪尖贴着乌鲁的鼻子,钉在地上。
  怒道:“你算个什么东西,再敢大喊大叫,一枪捅死你!”
  泰山没有阻止。
  刚才那一枪,贴心乌鲁头皮,他没感觉到多怕。
  这一枪,就在眼前。
  溅起的火花,烫的脸生疼,再也不敢说话,更不敢乱动。
  其实就算乌鲁知道王鹏的身份,也没什么大不了。
  少爷当初让大伙叫他二当家,在泰山看来,纯属心血来潮。
  少爷是国侯,这个身份放到西域,比那些狗屁国王,王爷高太多。
  也就是大唐目前没有腾出手,再过几年,西域肯定要纳入大唐版图。
  咱们这趟,一方面调查楼兰之事,一方面趟趟西域的道。
  这些话是王鹏和李恪李泰闲聊时说的,泰山听在耳中,深信不疑。
  乌鲁不敢再喊叫,这个守卫真的会杀了他。
  刚才第一枪,要不是泰山反应快,拉走乌鲁,他已经变尸体了。
  见乌鲁闭嘴,泰山用脚扒拉两下道:“起来吧,你的宝库找到了,不用再去见少爷,你们两个,把他送到关押俘虏的地方。”
  跟着泰山的两个人,骑着马,让乌鲁走在前面,绕了一大圈,再次进入乌鲁的府邸。
  乌鲁像是被抽去骨头,一步一挨,挪了回去。
  天黑下来,乌鲁宝库里的东西,才清点一半。
  李恪李泰得知找到乌鲁的宝库,哪里还管那些坛坛罐罐。
  直接跑进乌鲁的宝库。
  在里面没待多久,又要出去。
  两人从里面出来,身上塞的鼓鼓囊囊,瞎子都能看见。
  走路都不敢迈大步。
  王鹏没有特意嘱咐,看守的护卫装没看见。
  侯爷说了,这里起出的东西,大家都有份。
  回长安后,会论功行赏。
  能和两位王爷一起分赃…阿呸…王爷拿,怎么能说赃。
  这是缴获,是所有人的功劳,两位王爷自然也有,他们提前拿一些,有什么关系。
  几个侍卫很贴心的把李恪李泰从宝库送出去。
  不送不行,两人在平路上还能走,一遇到台阶,就迈不开腿。
  两人的裤脚扎的严严实实,里面全是各种宝石。
  他们对金银不感兴趣,尤其青睐各种宝石。
  那些玉石,多是毛料,没有经过加工,很占地方。
  虽然也值钱,却和这些宝石没法相比。
  宝石都是加工过的,最大的像鸭蛋,最小的也有拇指大小。
  随便一个,带回长安,都价值不菲。
  出来一趟,怎么不给皇后和母妃带礼物。
  两人虽是王爷,有封地的产出,架不住长安城开销大。
  两人不在王府,王府的侍卫,丫鬟,仆仪,一个不少。
  这些人都需要他们两个发钱养活。
  说起这事,两人对王鹏满是怨念。
  以前,那些丫鬟仆仪,只要吃饱,逢年过节给点打赏就行,哪里需要工钱?
  王鹏是第一个给家里下人和侍卫发工钱的,虽然不多,每个月下人发五十文,侍卫一百文,却也开了长安的先河。
  他这么一搞,太子在东宫也给下人和侍卫发工钱。
  每个月比王鹏还多发十文钱,谁叫他是太子。
  因为这事,父皇硬生生的把太子每月例份,涨了两千贯。
  足够给东宫里侍卫下人发工钱。
  太子都这么搞了,李恪李泰两个帝国亲王只好跟上。
  他们和王鹏发的一样。
  本以为父皇会给他俩涨涨例份,谁知道李二连问都没问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