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章 今天的访客有点多

  新野。
  众将还在欢庆今天的胜利时,孔明与刘备已经开始为下一步筹划。
  目前的难题,还是如何抵御北方日益强盛的曹操。
  孔明试探着说:“主公,襄阳有消息说,刘景升近来多病,面对荆州政务已是力不从心。”
  刘备点点头,“确实,我也得到了这个消息。”
  “此时,趁其危,夺其地,大有机会,如果得到襄阳,抵敌曹操就并非难事,不知主公以为如何?”
  刘备以为如何?刘备当然知道孔明说的是一条上策,但如此行事的话,便有违仁义,这就动摇了刘备的根本,所以有违仁义的事,刘备只能表示拒绝。
  “军师啊,刘景升待我有恩,当年我汝南兵败之时,走投无路,多亏有他的收留,我才能在此立足。我现在无论如何,也不能做有负于他的事。”
  刘备的这种态度,孔明也早就猜到了,孔明只能笑笑说。
  “我就知道主公是仁慈之主,不肯行这条计策,不过也没什么,樊城南临汉水,可以固守,也方便转移,请刘景升把樊城划归主公统辖,也不愁曹军南下。”
  樊城是以往孔明就提过的一个目标,刘备的心中也早就在想这个城池了。
  “如此最好,此事还要有劳军师。”
  “主公放心,我们以报捷为名,先去见下刘景升,然后见机行事。”
  “好,就依军师之言。”
  ……
  过了几天,孔明从博望坡缴获的物品中,选出两件当做礼物,让人送去给刘表,并传达下,刘备即将求见。
  这个安排很有必要,又表达对刘表的尊敬,又变相表功。
  然后赵云带上一队兵马,保护刘备同孔明一起前往襄阳。
  来到襄阳,众人刚在馆驿住下,就有人报,伊籍来访。
  伊籍本是刘表的幕宾,自从认识刘备后,就对刘备相当敬服,之前蔡瑁两次要加害刘备,多亏有伊籍报信,刘备才得以逃脱。
  伊籍又来拜访,刘备自然喜出望外,亲自到馆驿门外,迎伊籍入内。
  众人坐定后,刘备让从人献茶。
  伊籍向刘备称贺,“皇叔英雄,博望坡一战,杀得曹军惨败,这两日襄阳之人都在传说此事,都说有皇叔在,荆州才有倚重!”
  “英雄两字,刘备万不敢当,博望坡一战,都是我家诸葛军师用计的功劳。”
  说完刘备把孔明指给伊籍。
  “这位就是诸葛军师,字孔明,号卧龙先生。”
  伊籍向孔明施礼,“卧龙先生之名,我早有耳闻,今日一见,实属有幸啊。”
  “不敢,机伯(伊籍字)才是有学之人,在下还有事请教。”孔明也连忙还礼,接着又说。
  “有听闻,刘荆州近来身体有恙,可是真的?”
  “确有此事,他近来很少理事,不久前,还请荆州文武一起商议立嗣的事情。”
  “商议的结果呢?”这是大事,刘备一听就急了。
  “一些人认为长幼有序,应立长子刘琦,而蔡瑁是幼子刘琮的舅舅,他又执掌军权,他提议立刘琮为嗣,两边针锋相对,刘荆州也一时打不定主意。”
  伊籍提供的信息很重要。
  伊籍走后,孔明为刘备分析当前的形势。
  刘表既然在考虑立嗣的问题,那么荆州内部的形势就与以往不同了。
  以往刘备新来投靠,其心不知,刘表必然对刘备有所防范,只让刘备远去新野,不会把近处的樊城给刘备。
  现在刘表在考虑身后之事,以后无论是立刘琦,还是立刘琮,蔡氏位高权重,都是需要有人来制衡。
  而此时,刘备无论是能力还是影响力,都可以成为蔡瑁的掣肘,让刘备来守与襄阳一水之隔的樊城,是一个很好的选择。
  对于孔明的这个分析,刘备表示认同,两人商量进一步的行动时,手下又报。
  馆驿外,又有人来访!
  这次来的是王珪。
  王珪也是刘表手下的幕宾,为人刚正,平时与刘备来往不多。
  今天王珪到来,刘备也感到有些意外。
  请王珪入内,分宾主落座后,王珪直奔主题。
  “皇叔应当也听说了吧,襄阳上下,目前都在讨论立嗣之事。”
  “我也是刚刚听到,不知先生认为是立哪位公子好呢?”
  “自然应当立长子刘琦,于国于家都是正道。”
  听到王珪的态度,孔明暗暗高兴,这个人可以成为己方的盟友,以后肯定大有用处。
  王珪又愤愤地说:“蔡瑁等人欲废长立幼都是私心,若立刘琮,荆州早晚落入他人之手。皇叔见到刘荆州时,请劝他早做决断,立长子为嗣。”
  刘备与孔明交换了一下眼神,“先生说的很有道理,刘备明天见刘景升时,一定劝他立长子刘琦,继承荆州基业。”
  孔明接着说:“我估计立嗣大事,刘荆州不会马上决断,真的立刘琦的话,还有很多事情要准备好才成。明天我主见过刘荆州后,再请来先生商议下一步的应当如何,请先生不要推辞。”
  “只要是有利荆州长久之事,我都在所不惜,耳目众多,今天我就不久留了,来日再访。”
  说完,王珪起身告辞,刘备和孔明送出门外。
  回来后,刘备问孔明,荆州的立嗣之争,要如何应对。
  孔明说:“立嗣我们自然支持长子刘琦,不过以刘景升的行事风格,这事近期难有定论,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,对这件事加以利用,然后谋取樊城。”
  “军师已有良策?明天我见刘景升应当如何说呢?”
  孔明对刘备说,只须如此如此……
  刘备听完,面露喜色。
  ……
  第二天,刘备到刘表府上拜见。
  刘表先是对博望坡一战,刘备的功绩大加肯定,然后又请刘备到后堂,单独款待酒宴。
  刘表的身体不好,勉强饮了两杯后,就咳嗽不停。
  刘备说:“兄长身体不适,不如今日到此,弟改日再来?”
  刘表则拉住刘备的手说:“贤弟别走,我还有重要的事情要说。”
  “兄长有何难事请讲,若有用我之处,我虽死不辞。”
  ……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