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3章 草船如何借火箭

  周瑜与孔明赌赛。
  赶制箭矢十万支,以三日为限。
  周瑜认为自己胜券在握。
  但也纳闷,孔明为何也胸有成竹?
  从孔明手中讨回的蔡中蔡和两人,周瑜把他们安排在甘宁手下。
  并对甘宁说明,两人并非真正投降,需要殷勤相待,暗中提防。
  甘宁是一个聪明人,明白周瑜将计就计的意思。
  甘宁好吃好喝,招待着蔡中蔡和,并给予两人的部众很多自由。
  总之,就是你想送个情报过江,那非常容易。
  蔡中蔡和心中暗喜,以为江东中计。
  再对比一下,在刘备那边的待遇,两人顿时觉得江东真是太好了,如果不是宗族老小都在襄阳,两人指不定就真的投降了。
  其实,蔡中蔡和的智力低下,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。
  不管什么事情,如果太顺利,往往意味着是骗局。
  比如:
  某个投资。
  回报极高。
  本金肯定打水漂。
  再比如:
  某个美女。
  对你不挑。
  不是骗钱,就是割腰。
  ……
  造箭三日之限的第一天。
  甘宁回报说,蔡中蔡和已安置好。
  而鲁肃去刘备营寨,一直没回,周瑜有些心急,让军士盯着,鲁肃回来要第一时间报告。
  鲁肃这一天都呆在刘备的工坊中。
  工坊中热火朝天,工匠们挥汗如雨,造箭的每道工艺都在有序进行。
  看似没什么问题,其实问题很大。
  问题就在工匠,工匠还是原来的那些人,没有增加。
  工坊外,各种材料小山一样地堆着,但赶制出来的成品,却远远不够。
  至于孔明,一整天都没到过工坊,全都在水寨。
  水寨中,孔明把连索战船进行了重新连接。
  原来是左右相连。
  现在为首尾相接。
  这样重新连接过的战船 ,长龙一样,远远看去,极有气势。
  不过,首尾相连后,战船的整体已经超长,水寨没办法再进,只能停在江面上。
  第一天,鲁肃没看出什么头绪。
  回去之后,鲁肃对周瑜说:“都督,以我观之,孔明必输无疑,以目前的造箭进度推算,三日之后,怕是连一万支箭都造不到。”
  而周瑜却认为没这么简单,他接着追问。
  “子敬,孔明这一天都在做什么?一直呆在工坊吗?”
  “哎,说什么一直呆在工坊,他今天就没有到过那里。”
  周瑜有些奇怪,接着又问:“那他这一天都在哪里?”
  鲁肃说:“孔明又在搞他的连索战船,重新连成了长长的一条,不知道有什么打算。”
  听完鲁肃的话,周瑜几乎肯定,孔明还有什么鬼主意。
  但这战船有什么用,周瑜想不出来。
  于是,周瑜对鲁肃说,第二天不要再去工坊,而是孔明在哪里,鲁肃就在哪里,要把孔明做的事情,看得仔细。
  对此,鲁肃自然说好。
  ……
  第二天,工坊里造箭的工匠少了一半。
  因为这些人都被孔明叫到了江边。
  江边运来很多稻草,孔明让工匠和士兵们一起动手,把稻草束成草人。
  说是草人,其实就是一团稻草束在一起,高度与一个人差不多。
  这个工程没什么难度,很快六千多个草人就完工了。
  孔明又让士兵把草人搬到连索战船上。
  三组战船,每组十只,每只战船上,左右各排一百个草人。
  草人也能打仗?
  鲁肃觉得不可思议。
  不过鲁肃也没有多问,因为鲁肃知道,问了孔明也不会说。
  第二天准备回去时,孔明特意嘱咐鲁肃。
  “子敬,你明天再来时,一定要早,四更时就要到。”
  鲁肃不太明白孔明的用意,只当是期限将至,需要昼夜不停地赶工期。
  ……
  乘船回江东营寨时,鲁肃觉得此时的江面与往日不同。
  季节已是隆冬,平时江面上都是西北风凛冽。
  现在却没什么风,而且还有几分暖意。
  回到营寨后,鲁肃又是马上见周瑜,把孔明束草人的事,说给周瑜听。
  说完之后,鲁肃又问:“都督,你觉得孔明束这么多草人,有何用处?”
  周瑜不停地在大帐里转圈,一边转一边思考。
  周瑜说:“子敬,要说这草人与造箭有何关系,我实在想不出来。不过,有一点不会错,就是孔明束这草人,肯定是夜战时,用来虚张声势的。”
  鲁肃恍然大悟,“若如都督所说,孔明束这草人也是妙计。”
  鲁肃说是妙计,周瑜却不这样认为。
  周瑜摆了摆手说:“这些不过是雕虫小计,与我对敌时,孔明若用此法,那他一定要吃苦头了。”
  “都督为何这样说?”鲁肃不解。
  “子敬,临江夜战,敌船不明,我一定会让人放火箭,而这草人是易燃之物,到时孔明这草人战船,片刻之间,就会烧成灰烬。”
  说完,周瑜狂笑不止。
  周瑜心里在想,孔明战船被烧的景象。
  ……
  第三天。
  四更不到,鲁肃如约再来。
  孔明在江上迎到鲁肃,也不带鲁肃进寨,两人直接来到连索战船上。
  上船以后,鲁肃发现今早战船与昨日不同,船上原本束好的草人不见了。
  鲁肃问草人哪里去了。
  孔明笑笑说:“昨夜风大,应该是吹到江里去了。”
  站在船头上,鲁肃左看看右看看,和昨晚一样,江上一丝风也没有。
  “哎,孔明,你开什么玩笑?这两日天气反常,根本就没有风。”
  “子敬说得不错,这两日天气确实反常,而且,更反常的还在后边呢。”
  更反常的天气是什么?
  鲁肃又问,但孔明不答,孔明开始指挥士兵们行动。
  每只船上都有很多绳索,绳索的一头系在船上,另一头则垂在江里。
  江里的绳索那头,其实系着草人。
  士兵们拉起绳索。
  很快,草人就从江里拉了上来。
  每个草人又被放在船上原来的位置,并且固定牢固。
  大约半个时辰后,一切都准备就绪。
  孔明说了一句,出发!
  三十只船,首尾相连,像三条长龙一样,向江上驶去。
  鲁肃急问:“孔明,我们这队船,要去哪里?”
  孔明回答说。
  江北。
  曹操水寨!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