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6章 赵云甘当背锅侠

  刘备夜请孔明。
  孔明到来以后,在刘备的对面坐了下来。
  “主公深夜召我来此,不知所为何事?”孔明向紧锁眉头的刘备问道。
  “事情……”刘备欲言又止。
  想了想,刘备没有立即说是为了何事,而是反问孔明。
  “军师,你随我至今,多立奇功,但我给军师财物,甚不相称,军师可有怨言?”
  孔明听后,摇着羽扇笑了笑。
  “主公,我相随于你,非为财物,而是志在复兴江山,这何须多言?”
  眼睛转了一圈,孔明又说。
  “主公这样问我,我猜一定另有人有怨言,多半因为奖赏之事。”
  孔明说完,刘备脸上那种有话,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情神消失了。
  孔明猜得很对,刘备的难事,正与赏赐功臣有关。
  刘备说:“军师,南郑的富足人家,多有田宅,有人劝我强征他们的田产和宅院,分与众将……”
  孔明听后心想,人心总是不足,赏赐他们金银,他们却还惦记着田舍。
  这一幕,在上一世也曾经上演。
  不同的是,上一次发生在成都,而这一次发生在南郑。
  孔明说:“主公,此事万万不可,强征无罪之人的田舍,是不仁之举,会有失民心。”
  刘备听孔明这样说,先是点了点头。
  刘备的想法与孔明相同,他也不愿意做出,有违仁义道德的事情。
  随后,刘备又摇了摇头,刘备为难地说。
  “军师虽与我同心,不过众将都劝我行此事,我若不为,怕寒了众将之心。”
  明知道这样做不对,但又不好拒绝,这正是刘备的为难之处。
  孔明想了想,对刘备说。
  “主公,其实这事也好办,只要言明大义,众将则无话可说。”
  “不过嘛……”话风一转,孔明接着说道:“主公不要亲自开口,这个言明大义之人,另找他人为好。”
  孔明的意思其实很好理解。
  就是找一个背锅侠。
  通过他人之口,来反对这件事情,众将便不会对刘备有怨言。
  “另找他人?那找一个什么样的人?”刘备问。
  孔明摇着羽扇说:“这样的人不好找,此人须满足三条。”
  “哪三条?”刘备又问。
  孔明伸出一根手指说:“第一,此人必须功勋卓着,可以服众。”
  随即,孔明伸出第二根手指,“第二,此人又要奉公克己,不贪私利。”
  停了一下,孔明又说:“第三,此人还须深明大义,敢于直谏,此三条,缺一不可。”
  孔明的一二三条讲完,刘备陷入了思考。
  能同时满足这三条的人,可以说是完美之人,这样的人,整个天下又有几人?
  不过刘备很幸运。
  刘备的帐下,此时就有这样的人。
  思索片刻后,刘备缓缓开口说:“我觉得,军师说的这个人,正是子龙。”
  孔明闻言,表情复杂地笑了笑。
  刘备说对了,赵云就是这样的人。
  上一世,同样面对这个难题时,也是赵云出言,帮刘备背了锅。
  这一世,又要难为赵云了。
  ……
  同刘备商定好对策,孔明告别刘备,连夜去找赵云。
  没有想到孔明会深夜到访,赵云颇感意外。
  孔明也不啰嗦,一见到赵云,就直接把众人要夺人田舍的事情,全部对赵云说了。
  果然,赵云听后,坚决反对。
  并且,赵云大义凛然,他把反对的道理,也讲得清清楚楚,让人无法反驳。
  孔明听了,频频点头。
  然后,孔明又问赵云,“子龙,你这些话,敢在众将面前讲吗?”
  赵云不假思索,“我这番言语,全为国家,无半点私心,有何不敢讲?”
  孔明提醒赵云,“子龙,你可想过?你如此仗义执言,众人必将记恨于你,这对你甚是不利。”
  赵云听后,仍语气坚定地答道:“就算这样,我也无怨!”
  孔明抬起头,仔细的看着眼前的赵云。
  棱角分明的面颊,浓重的眉宇,满脸都是刚正和坚毅。
  孔明由衷佩服赵云的人格品行。
  他心中想着。
  这件事情,不能全由赵云来做“恶人”,自己也要想想办法。
  ……
  第二日。
  孔明早早来到南郑的府衙中,并且叫上了董厥和樊建。
  孔明先吩咐董厥。
  “龚袭,张鲁的降臣们,主公还没有发落,你去查一查,他们每个人的品行如何,可曾做过什么有罪之事。”
  董厥听罢,领命说好。
  孔明又叫樊建。
  “长元,你把这些人的家产查实清楚,每个人有多少房屋,多少土地,都要一一记录,不可遗漏。”
  樊建也点头称是。
  孔明想了想,又再次补充说。
  “这件事情,不仅要办好,而且要快,三日之内,我就要结果。”
  董厥和樊建听孔明这样说,相互看了对方一眼。
  他们不清楚,孔明为什么急着查这些事。
  但是孔明吩咐了,自然有道理,两个人也没有多问,马上去照办了。
  ……
  三天以后,董厥和樊建都来交差。
  董厥调查的结果显示,汉中原有的官员,很多都有过失,不过要问有大罪,当数杨松。
  杨松徇私枉法,收受贿赂,更有卖主求荣的行为。
  几条罪责加在一起,便是死罪。
  樊建记录的账目也指向杨松。
  杨松在南郑城中,有多处宅院,杨松城外的田产,更是比其他人加在一起还多。
  听到这样的结果,孔明满意地笑了。
  一个应当处死,又很有资财的人,正是孔明需要的。
  随后,孔明把赵云叫来,将董厥和樊建的调查结果,都交到赵云手上。
  ……
  第二日。
  刘备在府衙中,召集众人议事。
  刘备说:“南郑的富庶人家颇多,有人劝我强征他们的田地和宅舍,分与有功之人,大家看这事如何?”
  人都有私心,这件事情,很多人也早有想法。
  以法正为首的众多有功之人,一直盯着这些田舍,他们多次向刘备提出,应当强夺这些人的田舍。
  其他人听到有好处可以分,也都在下边纷纷叫好。
  就在一片叫好声中,有一个不一样的声音出现了。
  “主公,此事不妥!”
  ……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